學苑撰文

資優X學習動機

星島日報「資優人語」(2020年2月)

上月舉行的「2020何東資優教育演講暨雙年家長會議」上,德國學者海德倫·斯托格教授 (Prof Heidrun Stoeger) 分享學習動機與資優學生成就的關係。斯托格教授謂,「有人把資優定義為高智商,但我們知道高智商並不足以造就成功的資優兒。資優學生不會在沒有付出任何努力的情況下,自然而然在其具備天賦的領域脫穎而出。在新的資優概念之中,動機為資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『學習動機』起催化作用,激發潛能,讓資優學生發揮超乎平常人的學習果效。」

一般人要付上至少一萬小時的努力,投放大量時間進行有目的的學習,才能在某一領域成為成功專才。我們現在知道沒有強烈的學習動機,難以有效學習,有所成就。像學苑其中一位熱愛科學的學員鄒駿宏,家中藏有兩疊各高一點八米的科學難題工作紙,見證他長時間強烈的學習動機,驅策他進入學習里程的「快線」,以中五學生的身份,獲牛津大學取錄入讀四年制碩士課程。

斯托格教授透過盧比孔行動階段模型(Rubicon Model of Action Phases)解釋四個學習動機階段有機會遇上的挑戰。階段一:作出選擇。選擇一項學習活動,「越具價值感、成功期許越高就越好」。學習活動可以是具趣味性,例如:學樂器。或者入讀資優學苑課程獲得卓越成績,入讀大學,達至成功。階段二:實踐計劃。作出適當的部署,計劃進行有目的的學習,設定於何時、何地和怎樣進行學習,孩子便更堅持下去,邁向目標。

階段三:付諸行動。在進行學習時,孩子往往會遇上令他們容易分心的誘惑。像他們坐在書桌上溫習時收到WhatsApp 邀請他們吃雪糕、踢足球。這個時候,若他們遇上難懂的學習內容,或者不感興趣的課業,他們準會被引誘,放下學習。所以作為家長和老師需要用盡方法讓他們脫離誘惑,例如:學習時遠離手機,建立自律的學習習慣。階段四:評估所學。在學習了好一陣子,評估學習過程,學習內容和學習策略。有時候或許花了大量精力,亦未能取得理想進展,此時或須探究背後的原因,調整學習策略繼續下去,又或者回到階段一,重新思考學習活動是否適合自己。

總的來說,學習動機是相當複雜的,每個學生也是獨特的,在努力,堅持以外,沒有人皆適用的神奇成功方程式!

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吳大琪教授

更新日期:2022-06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