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苑撰文

逆境中的平常心

星島日報「資優人語」(2020年4月)

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,歐美確診個案不斷攀升。部分留學生回港避炎,部分決定留在當地,其中包括學苑的校友。

二十三歲的譚博文為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物理系博士生,他指出自三月中起,費城居民開始感到害怕,食肆只接受外賣,非必要業務例如書店暫停營業,城市運作逐漸停頓,而他亦暫別校園,開始在家工作。口罩短缺,加上戴口罩會受到歧視,博文表示會盡量留在家中,去超市那種人流密集的地方才敢戴口罩,同時亦會用消毒紙巾包裹購物籃把手,保護自己。

疫情以來,博文略感惋惜的是今年美國物理學會三月會議 ( APS March Meeting ) 在開幕前兩天緊急煞停, 使他錯過這個雲集全球一萬二千人的物理界盛事。可轉念一想,博文打趣地說,「為期五天的會議幸好沒有舉辦,否則有機會成為全球最大的交流想法與病毒的場所。」儘管疫情對全球帶來重大衝擊,對於熱愛研究的他影響不大,博文說,「只要有電腦、有紙、有筆,在家同樣可以進行研究;只要適當儲糧,仍有飯吃。况且,若要乘24小時的飛機返港,感染的風險可能更高。」

二十七歲的曾嘉鏵為荷蘭國家亞原子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和研究員,居於海牙附近。在一月份,他的危機意識經已啟動,開始購入昂貴的口罩(接近三百港元一盒共五十個)寄給香港的朋友,及至三月份口罩缺貨,要香港的朋友接濟。害怕受到歧視,加上荷蘭設有禁蒙面法,直至荷蘭確診人數升幅與意大利一樣,乘搭火車時才開始戴口罩。

嘉鏵說,「荷蘭政府沒有面對大疫症的經驗,做得不太理想,太遲公布防疫措施,在三月才宣布學校停課、關閉餐飲、運動和娛樂場所至四月初,呼籲大家在家工作。最新的措施是出門與人保持一點五米的距離,荷蘭人倒是相當守規矩,十分合作。」

嘉鏵指出,疫情對他最大的影響是不可以到外邊吃飯。在家工作有時會有些悶,但他倒是喜歡留在家中。為着員工的社交心理健康著想,所屬機構設有虛擬歎咖啡小休時段(coffee break),着大家用Zoom一起歎咖啡,此舉反映荷蘭人注重身心平衡的生活態度,真的有閒情!疫情迫使嘉鏵思考死亡,提醒他把握光陰做有意義的事。

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吳大琪教授

更新日期:2022-06-30